改变烟叶产业模式、重振河南烟草雄风-米乐网页

时间:2022-02-25  浏览 502 次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烟叶生产模式严重制约着现代烟叶产业的发展,烟叶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年削弱,烟叶种植面积大幅度下滑,尤其是种植烟叶大县的襄城县由最高年份的25万亩下降到2020年的6.7万亩。如此下去,不但烟叶种植大省地位不保,而且烟叶产业的发展形势岌岌可危。


当前河南省烟叶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很多农户由于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而放弃种烟。目前,从烟农的年龄结构来看,能够坚持常年种烟的烟农大部分是55岁以上的农民,55岁以下的很少,45岁以下几乎没有,种烟队伍已经出现断层,如此下去,将来烟农队伍势必会逐年萎缩,直接影响到烟区的生存。


二是技术因素。由于烟叶生产从种植到烘烤工序繁杂,技术性强,需经过五关(育苗关、移栽关、施肥关、采收关、烘烤关)、十二环(整地、起垄、中耕、浇灌、打药、锄草、平顶、打叉、采收、烘烤、分级、出售),大部分烟农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对烟叶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掌握不够,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


三是自然灾害因素。如遇冰雹、涝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会给烟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烟农收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社会保险公司对烟叶自然灾害保险赔偿不足,保险业对烟叶产业险种不接地气,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


四是采烟环节管理因素。特别是种烟大户对所雇人员管理粗放,在采收烟叶时对烟叶的成熟度把握不准,有的不管生熟只管采,给烟叶烘烤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成本提高,造成优质烟叶减产之损失。


五是烘烤因素。烟农俗语:“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在烟叶生产中,大田是基础,烘烤是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煤烤房改电烤房已成趋势。现代电烤房是智能化设备,由于主体烟农年龄偏大,很难接受新设备使用技术,烟农在烟叶烘烤中又增添新瓶颈。


六是卖烟因素。种烟时节主管部门督导有力,卖烟时无人过问,再加之收烟部门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使一些烟农怨声载道,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烟积极性。


促进河南烟叶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烟叶产业新模式,加快专业化进程。

在过去烟叶生产中,“五关十二环,环环紧相连,一环抓不住,全部秃噜完”。针对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陈旧产业模式,建议主管部门参考茶业发展模式(种植、管理、采收专业化与收购、加工、销售专业化相分离),出台惠农政策,成立民营烤烟公司(初烤工厂) 烟农的产业模式,形成烟农种植、管理、采收专业化,烤烟公司(初烤工厂)收购鲜烟、烘烤、销售专业化,推动传统产业模式进行结构性改革,使我省烟叶生产走向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烟农把采收的鲜烟卖给烘烤公司(初烤工厂),烘烤公司按照鲜烟品质合理定价收购,烘烤加工后卖给烟草公司。这样的模式把烟农从繁琐的工序中解放出来,专心搞好烟田管理,提高专业化进程,解决烟农卖烟难之忧,真正实现烟田管理规范化,鲜烟销售市场化。民营烤烟公司(初烤工厂)的兴起,会吸收更多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工返乡充当烤烟工厂的技术工人,成为振兴烟叶产业的主力军,使我省烟叶产业充满生机。


二、培训烟叶分级员,实行收购烟叶现代化。

中烟公司可对初烤工厂培训分级员,经考试合格后给分级员颁发资格证,把烤烟公司(初烤工厂)烟包标准化并标注烤烟公司(初烤工厂)名称,分级员姓名及烟包编码,利用征信平台和建立公众交易平台进行无验级收购和分期付款诚信交易。


三、推出灾害赔偿新险种,实现烟叶保险实用化。

烟叶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为调动烟农的种烟积极性,烟草部门协调保险公司,推出每亩烟田自然灾害赔偿1500-2000元的接地气险种,确保烟农的财产不受损失。


(作者:方青志系许昌智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臣付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员、襄城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马村民系襄城县汾陈镇种烟大户、河南省劳动模范)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